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进行人文关怀--申报优秀论文
发布时间:2014-05-05
江西建工第一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党办主任 唐爱群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社会条件、工作对象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意识的生成特点、表现形式、传播规律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选择、价值取向也相应发生了深刻变化,对舒缓心理压力、增进心理健康、实现心理和谐的要求更加迫切,对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胡锦涛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需要。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也就是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面向基层、面向实际、面向群众,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多做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平衡心理、化解矛盾的工作,多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把温暖送到职工的心坎上,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维护企业的和谐稳定。
如何做好改制后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我的理解就是注重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质,维护人的利益,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根据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求理论,人的需求呈金字塔型,最底层为生理上的需求,依次向上是安全需求、感情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顶层的工作,我认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制度是人文关怀的准则
现代企业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这是企业一切行动的准则。企业内部人文关怀的主体是员工,它是通过企业的制度和管理体现出来的,只有与时俱进地完善和丰富管理制度,才能确保人文关怀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他们既不相互对立,又不彼此矛盾,而是互依互存的一种关系。企业发展壮大是大家的共同心愿,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相互尊重、彼此理解、相互关心、彼此帮助,形成了一个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员工的共同利益。
为此,首先就要从制度上保证员工有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这类反映职工心声的工作不仅要有明确的制度,还要向深层次、多领域拓展,突出抓好关系企业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利于员工立足岗位,心怀企业,真正当好主人。
(二)安全是人文关怀的保障
安全生产工作是人文关怀的保障,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零”的奋斗目标。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和单位的财产安全为前提,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抓安全、搞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要时时处处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因为安全管理的对象不仅是物和环境,更重要的对象是人。
也许有人认为安全生产工作有具体业务部门来负责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无需插手过问。可我认为,安全生产是全员工作,单靠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那几个人或十几个人去抓、去监督和管理,只能是舍本逐末、杯水车薪。我认为只要是涉及到人的管理就应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而且是“广阔空间,大有作为。”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方面,在学习安全文化理念、法律法规等方面,完全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
(三)环境是人文关怀的舞台
一个整体和谐、氛围融洽的工作环境,是企业实力与形象的象征,可以增加企业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目前江西建工集团及下属的许多企业已将征求、整合企业标识理念系统作为企业文化的宣传主题之一,将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贯穿在企业识别系统的整体设计中,突出了企业文化。如江西建工一公司在整合企业文化的同时,从“以人为本”出发,明确提出“快乐工作 健康生活”理念,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考虑员工工作的舒适度,考虑员工工作的需求条件,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为员工提供人性化的空间,把事做到他们的心坎里去。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大力参与到维护职工环境建设中去,为职工争得利益,还要协助维护好已有的良好环境。我公司在为青年职工建设单身公寓期间,广泛听取青年职工意见,购置了生活必需的电器,为单身职工文明卫生住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为青年职工办了实事、好事。为了充分关爱职工,做职工的“贴心人”,我们在公司机关设立小型休憩场地,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在机关的办公楼五楼设置健身房,添置了健身器材,为职工提供健身娱乐场地……所有这些措施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人文关怀的有效手段。
(四)情感是人文关怀的纽带
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既然让大多数人能够遵守,就必须具有人性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文化以“情”为特质,所以中国管理模式的成型,应当以理性为主,感性为辅,纳情于理,移情于法,建立“情、理、法”相统一的管理模型。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方式,应体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从制度规章的建立到实际工作的安排,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员工,相信员工,把员工所思、所想作为管理者决策的第一信号,把员工的情绪和热情作为是否实施工作的标准,进而把企业的目标化解成员工主动承担的责任。
正因为如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用情感纽带把全体员工团结起来,倾听职工所言、关心职工所困、了解职工所思,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把感恩之情化作回报企业的热情。要关心员工及其家庭成员遇到的紧急医疗救治、婚丧嫁娶、助学帮困以及日常生活出现的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等各种实际困难,要采取有效手段,及时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
(五)激励是人文关怀的动力
激励关怀一般考虑以下个方面:即物质性的激励(工资、奖金等),精神性的激励(评先进、模范等等),关怀性的激励(职工疗养、带薪休假),发展性的激励方式(培训、晋级等)。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大多把薪酬因素放在激励的首要位置,充分发挥收入的激励作用,可以打破传统的工资等级体系,根据不同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贡献,采取灵活的工资制度。这只是激励的一个方面,我认为,企业还应注重发展性的激励。如为使优秀的人才尽快成长,可以通过选拔领导干部,提供内部晋升和能力扩展的机会;为成长中的青年职工提供培训发展的机会,使青年员工不断成长、成熟,并在企业内找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机会,使优秀人才获得充分的成长空间。除此之外,思想政治工作还可以在企业内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员工自觉把企业理念变成实际行动,变成工作追求,变成时刻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努力营造奋发向上、超越自我、不断进取的舆论氛围,立足岗位把工作做得更好。
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处处体现人文关怀,特别是对广大职工坚持做到“以情感人、以心暖人、以亲聚人、以理化人、以德服人”,我们一定能激发广大员工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快乐工作、多做贡献的工作热情,在生产经营任务圆满完成的同时,充分体现个人价值,成就个人美好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