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心故事--用初心照亮前行
发布时间:2018-06-14
习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告诫全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出自佛教经典《华严经》,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事情,如果能始终如一地保持最初的心态和信念,就能够取得成功。
我们每人都有一颗初心。所谓初心,是一颗渴望之心、梦想之心,它对一切都持有敞开的胸襟,时刻准备去接受、去学习;它使一个人懂得谦虚、包容,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
永葆对初心的坚守,热情便不会枯竭
“为什么要入党”?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路历程,但“志愿加入”是我们入党宣誓的庄重承诺,是听从内心召唤后的精神契约,是叩问灵魂后的信仰追求,“志愿加入”是一种选择,是一种觉悟,意味着认同党的纲领,追随党的步伐,履行一名党员的全部义务和责任。
作为一名党员、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务工作者,我时常问自己,志愿入党的初衷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哪里?打开记忆的闸门,孩童时觉得党员是“很厉害的人”,上大学时认为能入党是因为“你很优秀”,参加工作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更加明白“党员”并不只是一个称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加需要将个人梦融入到强国梦中去,带着初心上路,保持初行前进,自觉笃信新愿景、筑梦新时代、奋斗新征程。
永葆对事业的担当,心灵便不会孤单
刚到党办的时候,领导总是强调,要抓紧时间打基础,不断沉淀自己,尽快让自己“墩”得实诚些。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还不是很理解,啥叫沉淀自己,啥叫“墩”得实诚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曾一度认为,自己在机关工作得时间长一些,沉淀自然而然就会增多。然而,直到后来因为一次又一次的能力短缺而没有把工作干到领导满意的标准或是自己满意的标准,才深刻认识到,原来沉淀的事并不是单靠时间就能解决,“溶质”的增加得需要自己不断往杯里去“装”去“填”。后来,自己学乖了,也就开始努力沉淀自己,但是时间一长困扰又来了。静心沉淀是为了什么?能力素质提高了多少用什么来衡量?慢慢自己想通了,才觉得转化为成果,对于能力也是一种肯定。抱着这种心态,我开始尝试写稿、投稿。慢慢地,我在大家的帮助下“产出”了越来越多的稿子,先后在工人日报、江西日报、中国建设报、中华建筑报等媒体发表10余篇文章,撰写的研究文章也在省国资委、建工集团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永葆对文字的热爱,再苦也能嚼成甜
文字真的是惹人喜爱的东西,因为她记载文明、记录历史,因为她传递思想,传播力量,因为她连接事业、成就我们,还因为她甚至可以承载人类所有的喜怒哀乐、一切情感。当我发现了文字的美妙,便不能自拔、深陷其中,在文山会海的苦旅面前,在写作创作的艰辛征途,总能感受到文字带给我的快乐。这条路一走便是七年的时间。七年来,有过不被认可的阵痛,流过艰辛求索的汗水,也尝过飞速成长的喜悦,更多的是在深夜独行、苦思冥想中,码出了一段段文字、写下了一篇篇文章。很累,很苦,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总渴望时间的指针走得慢一些,这是每日工作的常态。但在苦累中,却也实现了积累、沉淀、成长,在一次次挑灯夜战倍感疲惫的同时,也永远有那么一份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在内心激荡起伏。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把热爱的事情变成自己的工作,其实是一种特别难得的幸运,虽然这是一份人人皆知的“苦差事”,但在爱到骨子里的情感面前,苦也是一种别样的甜。
心中有使命、有担当,脚下有行动、有付出,才能立于天地之间,催生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这就是我,一名国有企业普通党员的誓言——追梦路上不言败,建工人的青春不留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