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基坑监测监测点的几点做法
发布时间:2015-07-21
在深基坑支护中,基坑监测是保证基坑支护和坑内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由江西建工一建承建的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地上22层,地下2层框剪结构,总建筑面积为39370.77㎡,基坑开挖的平均开挖深度为15.20米,局部为18米,属于特级危险源,基坑支护方式为“支护桩+预应力锚索”。为能很好的了解基坑周边土体、支护桩的变形和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确保施工的安全,该工程按照基坑监测实施方案共设置了6处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点及地下水位监测点、12处预应力锚索监测点以及支护桩的水平和沉降监测点,17处周边地面沉降及周边建筑沉降检测点,同其他工程的基坑监测相比,该工程基坑监测点埋设方法是本工程的亮点,特别是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地下水位监测点埋设不仅美观,而且规范、标准,在深基坑监测中值得广泛推广。现重点介绍下面2种监测点埋设方法:
地下水位监测点:水位孔埋设时先采用30型钻机成孔,钻孔直100mm,清除泥浆,然后将Φ53的PVC管插入钻孔内,用滤料填实。PVC水位管下部8m范围内打孔(Φ6左右),外用滤网布包裹,利于渗水,上部4m范围管周围用粘性土填实,管顶高出地面50mm,并用保护盖封口。详见下图:
水位管安装
水位观测点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点:在被测土体内钻孔,然后将测斜管逐节组装井放入钻孔内,测斜管底部装有底盖,管内注满清水,下入钻孔内预定深度后,即向测斜管与孔壁之间的间隙由下而上逐段灌浆填实,固定测斜管。安装时查测斜管内的一对导槽指向应与欲测量的位移方向一致,固定测斜管后,用清水将测斜管内冲洗干净,同时作好管口保护工作。
测斜管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