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支部书记培训----对遵义会议内涵的一些认知和理解
发布时间:2018-08-27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只要是一名略微用心的文科生,对遵义会议历史意义的这个表述一定不陌生。不过那只是对教科书概念化的熟悉,我对遵义会议内涵的真正认知和理解,是直到2018年8月21日-24日参加集团党委在革命圣地遵义举办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后才实现的。
通过聆听贵阳市委党校教授连晓畅史料翔实、梳理清晰、总结全面、解读深刻的辅导讲座,加上亲临遵义会议会址实地探访后,我第一次注意到,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罕见的有主报告、副报告和反报告的会议,具有十分民主的特色。至此,我对遵义会议的内涵有如下一些认知和理解——
一、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失利的教训。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会议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历史意义非常伟大,中国革命从此打开了新局面。
二、遵义会议的现实启发
1、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改正错误。
遵义会议启发我们,一个政党、一个组织抑或一个人,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固执己见,不肯改正错误。我们党的历史,就可以说是不断犯错误和通过路线斗争不断纠正错误的历史。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建国,前后用了28年,经历六次路线斗争,方才取得最后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江西建工在6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犯过不少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的错误,但随着一代又一代经营管理者对这些错误的及时认识和果断改革,企业发展方式不断走向成熟,近年实现了弯道超车,迅速成长为中国500强企业。试想,如果没有当年那场壮士断腕的彻底改制,仍然固守原来的企业经营方式,江西建工或许已被市场淘汰。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如此,幼年、青年甚至中年阶段都是非常容易犯错误的,但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他能接受清醒的旁观者的批评建议,能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他就能够不断成熟,甚至成为受人尊敬的伟人。
2、思想路线正确与否决定一切
遵义会议启发我们,思想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采用什么路线立国和治国,具有决定性意义,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思想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路线正确,没有队伍可以发展队伍,没有武器可以缴获武器,没有政权可以夺取政权;路线错了,有了的一切,都可能会丢掉。我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是因为能够积极展开路线斗争,不断增强自我纠错能力。联系到当前我们的治企思路,存在一种错误的思想和认识,认为能否揽到业务、做大规模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而忽略规范管理、推进上市的路线正确。共产党成立之初,人数只有区区数十人,可谓力量薄弱之极,可是就是这几十个人由于路线正确,实现了不断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打败了貌似强大的敌人。虽然近年我们企业的发展规模和效益确实在不断创新高,但同时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已经在逐渐显现,有的问题还很严重。说明了业务规模决定一切的思路是不对的,规范管理、推进上市才是企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正确路线。
3、任何时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遵义会议启发我们,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红军之所以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主要是因为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不了解中国实际,照搬书本和外国经验所导致的。遵义会议之所以能够成功召开并实现转危为安的大转折,就是因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取得的胜利。过去,我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学邯钢、学萍钢”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现象,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而当前“稳增长、促转型、保上市、国际化”的“十三五”发展目标,是集团领导班子坚持实事求是精神,依据现阶段集团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的战略谋划。无疑,在实施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同在,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也将不断产生,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但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就一定能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企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新问题,应对新挑战,解决新矛盾,开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