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外区域合作分公司如何控制风险
几年来,通过区域合作分公司的实践和摸索,我司逐步总结出一套比较规范的承包体制和模式,即对省外合作分公司采取三年为一周期第一年30万、第二年40万、第三年50万包干的承包模式,而对省内合作分公司,则采取10万元保底,产值超过1000万元后,超产部分按1%加收管理费的承包模式。通过实践运作,应该说这两种承包模式还是比较适应省内外的建筑市场实际。省外合作分公司由于采用管理费包干的办法,合作伙伴可以放手发展。因而这几年业务量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广州、福建、珠海、温州等分公司年业务量都超过1亿元。涉足的业务向市政、钢结构、公路、装璜等专业领域延伸,弥补了公司经营业绩空档。从经济效益上看,这几年省外合作分公司承接业务量占公司业务总量的三分之一,成为公司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在管理模式上,公司对区域合作分公司采取派驻外派人员对分公司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的办法,外派人员主要职责是管好分公司的印章,证照、分公司帐户等。对分公司承接的大型项目,则公司委派项目经理进场管理。
随着这几年对省外经营开拓力度的加大,在规模和效益持续增长的同时,风险也随之加大。这些风险突出反映在承包人的实力和信誉,承包项目的选择,外派人员的责任心及业务水平,项目履约保函,项目资金流向及控制以及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管理等诸多环节上。稍有某个环节监控不到位都可能给公司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目前从法律层面上在分公司承包合同中明确了这些风险都由合作分公司的承包人承担,但一旦风险的数额大了,超出了分公司承包人风险承受能力,那么风险就很有可能转稼到公司来,合肥分公司的债务风险就是一个教训。所以,在做大做强省内外合作分公司的过程中,尤其是当前企业改制完成新企业运作中,如何采取有效手段,尽可能防范区域合作分公司的风险,把给公司带来风险的可能降到最低限度,是我们当前必须而对的一个严峻课题。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总结,今后在区域合作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上,怎样从制度完善,人员到位以及财务监管等方面进一步防范风险,规避风险,我们认为至少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有条件,时机成熟的情况下,要采取公司自营的方式进行省外市场的开拓。要看准时机,加大投入,选派懂经营、善管理、有责任心,总之是德才兼备的同志牵头组成经营班子进行开拓,制订合理的承包模式,完善监管措施的情况下放手让他们去发展,这样一方面可以取得更大的效益,同时也较有效地规避了风险。在这方面,省机施公司、省安装公司在省外的自营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是继续完善和推进区域合作三年承包周期的承包模式,对三年承包期运作较好,承包人信誉好,实力强的区域分公司,可以继续合作。对于实力不强,开拓不力的,要在过程中果断终止分公司经营,更换承包人。可以说,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承包人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几年区域合作分公司的运作经验来看,承包人的实力强,信誉好是搞好分公司的关键。从反面来说,合肥分公司就是教训。从正面来说,我司赣州分公司第一任承包人也是实力不强,后来通过及时更换承包人,原来承包人承接的理工学院工程项目所带来的近80万债务风险金由新承包人化解,实现了平衡过渡。
三是切实加强外派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外派人员作为公司防范区域合作分公司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其人选的素质,责任心和业务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公司在2008年2月份对所有外派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明确了外派人员的职责任务和工作要求。今后,还要定期对外派人员进行培训,以强化外派人员的动态管理和考核,加强信息沟通,随时让公司掌握区域合作分公司的动态。
四是人员配备要到位。目前对区域合作分公司承揽的项目,公司针对大型项目、重点项目派驻了项目经理,对一般性项目还没有派出相应管理人员。一方面公司人才库尚未建立,有些合作分公司也希望公司派项目经理到场,但公司要选派一个合适的项目经理很难找。今后新公司建立后,随着人才库的建立,对大型项目、重点项目由公司委派项目经理、五大员进场管理,真正做到输出资质的同时输出管理,输出品牌。对一般性项目,至少要派出一名管理人员到现场,随时掌握现场管理动态和债权债务情况,将项目的风险降到最低。
五是加强项目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通过对合肥分公司艾森泰克项目的教训,使我们认识到区域合作分公司在选择工程对象时一定要做风险评估。不能饥不择食,盲目选择项目,我们也规定,合作分公司原则上只允许承揽政府投资的招投标项目。涉及到民营议标项目,尤其是垫资施工项目必须报公司审查,做风险评估。中标项目的施工合同条款必须经过公司机关部门审查才能签约。从源头上规避风险。
六、总结经验教训,着力完善提高对区域合作分公司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我司区域合作分公司的管理从2005年起步,目前已经经历了试点、扩张、巩固三个阶段,现在即将进入完善和提高阶段。因此,要结合新公司的体制特点和管理模式,对区域合作分公司的管理还要从承包模式,人员配备、财务管理、现场管理、服务与监管、特别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加以细化,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防范风险,实现区域合作分公司又好又快的发展。(作者:王朝阳)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