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读熊亨瀚的《余将别汝与父母兄弟去矣》有感
发布时间:2018-04-27
近日,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推荐《红色家书》通知在各媒体网站、微信中广为传播,平时上班,工作较忙,今天,休息在家,得以静心研读此书。
从头开始,每一篇家书都深深的吸引了我,打动着我。如杨杰烈士给儿子的“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幼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运气总是落在有本钱人的身上(本钱者,有技术、有学问、有能力之谓)”。一个父亲,爱家、爱孩子,跃然呈现在我面前。
当我继续往下读,到熊亨瀚给妻子的遗书《余将别汝与父母兄弟去矣》,我不禁潸然泪下,禁不住反复读了好几遍。熊亨瀚作为一位共产党人,其孝子、慈父、丈夫、兄长的担当在绝命遗书中得到充分体现。
面对死亡,熊亨瀚“追思家庭间父子兄弟骨肉手足之情,暨与汝十五年结婚之好,宁不凄怆伤心也耶!”,他知道“虽然人生自古谁无死”,他之死,是---非匪非盗,非淫非拐,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含冤负屈而死。他为他的信仰而舍生取义。
他逐项交代后事:首先是余生未报父母养育之恩---倘来生有缘,再报寸草;对岳父,愧无以报 ;对兄弟,家庭间要和睦;对孩子,要“严加管束,切勿因余之死而溺爱之,以致堕落。可读,则苦读;不可读,则或工或农或商,务必有一定职业。”
对妻子,他们夫妻感情颇深,他写到“汝与余感情甚深,余死,汝之责任更大,切不可以为深悲。”,“余又素无积蓄,今以子女累汝,生活必感困难,可求余之老友设法以维日用。”,对他自己的后事,可向杏农、光毓处借钱,免[勉]强了事,则一切均需从薄,得附先人坟墓足矣。
他也有父母兄弟,有结婚15年的妻子,在书信中,在那样一个即将面对生死诀别的时刻,他在写给爱妻的诀别书中,没说什么甜言蜜语,也没抒发什么豪言壮语,整封书信从头至尾娓娓倾诉的就是他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含冤负屈而死,他不惜抛却儿女情长、置生死于度外、舍身参加革命的坚决与执着,以及他对父母、兄弟、妻儿的留恋与不舍。眼看就要踏上凶险之路,和自己的亲人永别,再坚强的人也难免心碎肠折。熊亨瀚也同样是肉身凡胎,有着七情六欲、儿女情长,面对即将到来的生离死别、与父母兄弟、与爱妻娇子的永别,任他铁石心肠,也不可能不伤悲,不泪涌双眼?但他毕竟是胸怀大志、“为国家社会”的革命者,面对生离死别虽然伤悲,却悲而不戚、悲而不哀,没有“小男小女”们那般悲悲切切、哭哭啼啼,而是满怀悲壮、大义凛然,表现了一个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追求正义与真理,舍身取义的高尚情操和宽广胸怀。
看过佷多红色经典电影,听过佷多红色歌曲,但都没有这一次读红色家书这么打动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为是家书,佷真实地反映了革命者内心世界。他们的信仰、担当、气节、情怀真实地呈现在我的眼前,一封封红色家书蕴含着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
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为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努力奋斗。
书看完了,外面的天空也放晴了,洗过的天空干净了,我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了。这是一次荡涤心灵之旅!
